女性45%有大專學歷 超越男性

女性45%有大專學歷 超越男性
台灣各世代女性各類資產比重
女性45%有大專學歷 超越男性
近三十年女性教育與薪資概況

今(8)日是婦女節,行政院主計總處指出,隨著近年女性教育程度及經濟自主意識提高,去年15歲以上女性中具大專以上學歷者的比率升至45.0%,已大幅超越男性的39.3%,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也升至50.7%的歷年最高。

主計總處表示,我國女性人口自102年起超越男性,而15歲以上女性具「大專以上程度者」占比也在101年超越男性,雖然勞參率仍遠低於男性(去年男性66.9%,女性50.7%),但近年仍是持續創新高。

 

依主計總處歷年統計,民國74年15歲以上女性具大專程度者僅占8.6%,遠低於男性的14.0%,94年升至28.5%,逼近男性32.0%,101年首度超越,於去年更升至45.0%,遙遙領先男性的39.3%。

至於女性參與勞動的情況(勞動參與率)仍低於男性,主計總處表示,這與女性婚後操持家務退出職場密切相關,以去年30~64歲各年齡層勞參率觀察,確實如此,兩性勞動參與率的差距約介於14.5~30.4個百分點。

至於兩性的薪資差多少?主計總處指出,104年非農部門的女性受僱者平均月薪(含年終獎金、加班費等全薪)4.3萬元,約男性薪資的83%,雖仍低於男性,但這一比率已較20年前(民國84年)的70%,明顯提高。

(工商時報)

 

性平祭祀》女兒回娘家掃墓 家族照興旺

今天是清明,婦女新知基金會昨天呼籲全民共同推動性別平等的祭祀文化。婦

女新知副董事楊婉瑩鼓勵「女兒回娘家掃墓」,並呼籲內政部和勞委會將性別

平等思維納入禮儀師的考試評鑑。婦女新知指出,在台灣習俗中,女兒出嫁便

算是夫家的人。女兒的「祖」從此便不再是原生家庭,而是夫家,清明節也都

要留在夫家祭拜。

 

陽明大學助教林宜平指出,政府推行「兩個孩子恰恰好」,出現許多生了兩個

女兒的家庭。若依照習俗,這些家庭的牌位清明節都不會有子孫前來祭拜,

「政令如此,社會習俗是否也應該改變呢?」

 

林宜平的爸爸早在一九九六年,便決心要蓋一個沒有性別之分的祖墳,讓所有

林家的女兒往生後,不論已婚未婚,都可以回到祖墳享受後世香煙。

 

林宜平現場播放她一百歲姑姑回娘家掃墓的紀錄片。她笑著說,林家做了這麼

多「犯忌諱」的事,「但我們家族還是非常興旺,從來沒有受到神明的處罰!」

去年台灣開辦第一屆喪禮服務丙級職類技術士技能檢定,將古老的殯葬產業納

入專業證照制度。楊婉瑩指出,證照考試題庫中,一百五十一題的禮儀師考題

裡,有三十七題重複強調傳統禮俗中「男尊女卑」、「男內女外」的觀念。

 

這些題目包括長孫釘應由長男咬、靈位應由孝子供奉等等,在在暗示男性才是

子孫;在訃聞的撰寫考試中,也依傳統的父系模式,將「女兒排在兒子和媳婦

後面」列為正確答案。

 

楊婉瑩指出,禮儀師的其他考題多已符合現代社會需求。如懂得尊重不同族群

宗教,提及環保、公共衛生議題、甚至宣導超越死亡禁忌,建議預立遺囑,卻

獨漏對性別平等議題的反省,「難道性別禁忌會比死亡禁忌更難超越嗎?」

 

【2009/04/04 聯合報】http://udn.com/ 

 

 

 

女性祖墳留位 不是不可能
 

「男尊女卑的喪禮禁忌,早該被打破了。」祭祀文化男尊女卑的觀念,隨時代演進已逐漸被打破,彰化蕭家祭祖百年來首見有女性擔任主祭官;鹿谷林家祖墳為女性留位、也將女性納入族譜中,都是典型例子。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賴友梅說,東華大學副教授蕭昭君在去年彰化社頭鄉斗山祠舉行的蕭家祖祭中,擔任主祭,打破百年來禁忌,成為該家族祖祭中首見的女主祭。這段經歷,已拍成紀錄片,下周即將發行,未來將成為性別平等教育的教材。

 

陽明大學助理教授林宜平表示,她出身南投鹿谷林家,家族在921大地震後,籌建家族墓園,擬訂祖墳管理辦法時,就明訂「凡是未出嫁或離婚的林家女兒,都可以回來」。她父親也在2004年重修族譜時,將以往一片空白的女性家族成員,統統還原重登入譜。林宜平表示,她們家女兒及女婿表現良好,加上父親及長輩觀念都很開通,才能有這種改變。

 

律師尤美女則說,她母親過世時,她為了爭取性別平等,曾與哥哥、弟弟與姐妹討論了很長時間,才達成喪禮不披麻戴孝、改戴佛珠,以及兄弟姐妹共訂列名訃聞等改進方式,顯示只要觀念溝通,男尊女卑的祭祀文化還是可以改變的。

 

【2009/04/03 聯合晚報】http://udn.com/ 

 

 

舊習新思維 「初二回娘家」盼打破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4日電)出嫁女兒初二回娘家、女性生理期間不能持香拜拜,傳統習俗往往藏著重男輕女的觀念。內政部決定在3月的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討論,提出與時俱進作法,為傳統習俗注入新思維。

隨著時代不斷進步,民眾性別平等意識提升,在政府與民間婦女團體的努力下,台灣女性在各方面的權利有長足進步。

例如,2005年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通過決議,要全面改革貶抑與歧視女性的民俗儀典;2008年內政部修改祭祀公業條例,賦予女性享有繼承祭祀產權的權利,改變以往女性不能進入祠堂祭祖,名字不被列入家族祖譜的習俗。

農曆春節是華人社會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全家人會在除夕夜吃團圓飯、守歲,大年初二則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這些傳統民俗禮儀已潛移默化、深植人心。

內政部呼籲配合現代環境變遷,以平等尊重的思維,改變男尊女卑、本家/外家的傳統觀念,例如除夕圍爐、初二回娘家習俗,建議以家族成員需求為團聚時間,而非傳統的婆家守歲圍爐。

內政部表示,3月7日、8日將舉辦「全國婦女國是會議」並提出「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其中「習俗文化」將是國是會議與政策綱領中重要的討論議題。內政部希望透過國是會議的討論,為政策綱領帶來與時俱進的作法,也為傳統習俗注入新的觀點與思維。

 

 

性愛機器人席捲中國 李銀河:終會如家電般普遍

 
2019-02-07 11:21中央社 台北7日電

 

中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曾有學者預估,中國2050年將有3000萬

35歲至59歲單身男性,具有蓬勃情趣用品商機。中國社會學家李

銀河便分析,未來在中國買性愛機器人,會如同買家電一樣普遍。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曾報導,到2020年,中國約有1500萬

35歲至59歲的男子無法找到妻子;到2050年,數字將攀升到

3000萬人。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

便分析,未來30年中國適婚年齡男性會比女性多3000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商城(JD.Com)去年中旬發布的研究數據

顯示,中國成人商品市值預計在2020年,將達90億美元規模

(約新台幣2773億元)。

 

李銀河在接受中國網路媒體「一(條)」專訪時曾表示,虛擬性愛是

人工智慧時代的一個新的發明,同時也是愛滋病蔓延的時代,最乾

淨、最安全的性。

 

她也提到,曾有預估認為,在2050年的時候,性愛機器人將會占

全人類性愛的50%。「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前景」。

 

李銀河說,到那個時候,在中國適齡的男人已經多出了3、4千萬

人,「他們永遠也找不到老婆。如果性愛機器人或者虛擬性愛能

解決一部分問題,這個也不失為一個出路」。

 

她表示,如今中國也已經在生產性愛機器人,「又能做家務、陪

聊天、大概也能做愛,才(人民幣)兩萬多塊錢」。「所以我

覺得買一個性愛機器人,很快就應該像買一個家用電器一樣那麼

容易了,一般人都負擔得起了」。

 

雖然當局對情趣產業行銷規定,使得中國情趣產業難以爆發式成

長。但法令終究難以壓服上億「人之大欲」。

 

路透便曾報導,總部位於廣東省的中國成人娃娃龍頭「金三娃

娃」,早在2016年年底便推出人工智慧(AI)性愛娃娃。每尊

的價錢介於人民幣1萬到5萬元之間。

 

星島日報報導分析,「金三娃娃」在2017年時,平均每年也能

接到3000筆左右的國內訂單,佔總銷量的20%。顯示中國人在

取悅自己這個命題上,開始慢慢覺醒,並且毫不吝嗇。

 

英國廣播公司(BBC)則引述印度班加羅爾(Bangalore)市

場研究公司Technavio分析認為,成人用品市場成長最快速的

就是印度和中國。

 

小孩雙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媳婦與婆婆住一起長期過招,不管是媳婦、婆婆,罹患心臟疾病風險都會大增。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十一日報導,日本一項問卷研究顯示,結婚後女性若與婆家、自己的父母同住,其罹患心臟疾病風險是純粹夫妻同住者的三倍。若和孩子同住,女性罹患心臟疾病風險為單純夫妻同住者的兩倍。

不過媳婦若想以這項研究當藉口般出婆家,最好再想一下,日本大阪大學磯博康教授指出,雖然婆媳同住容易對彼此產生壓力,但由於家中有長輩,媳婦、女兒比較不容易有抽煙、酗酒等習慣,而這些習慣也都會傷害心血管健康。研究人員解釋,女性與婆家、娘家或孩子同住時,必須扮演好女兒、母親、伴侶等角色,每天穿梭於多重角色,很容易形成壓力,長期處於壓力下,血壓便會升高,甚至引起糖尿病,導致心臟受損。這項研究總共有九一○○○位健康中年男女參與,研究時間為一九九○年到二○○四年,研究時間超過十四年。結果發現,研究對象中,共有六七一人被診斷出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有三三九人死於心臟病,另有六二五五人死於其他原因。

另外,許多研究顯示,比起未婚者,結婚者健康狀況較好。也有一些其他研究顯示,單親家庭中,母親的健康更惡化,可能是經濟拮据所造成。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08/12/12 台灣新生報】http://udn.com/

小孩雙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一項研究顯示,婦女晚年由媳婦照顧,可能因為婆媳不和,當婆婆的身心壓力大而健康受損,和由女兒照料相比,和媳婦同住者可能壽命較短。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本筑波大學追蹤研究近200名老人4年,分析發現其中當婆婆的老來和兒子媳婦同住,由媳婦照料者,死亡率是由女兒照料者的兩倍。報導因此稱此為「媳婦的報復」。

研究人員認為,婆媳為了向同一個男人爭寵而長年摩擦爭執,做婆婆的日子不好過,損及健康,可能較短命。與其和媳婦吵架生氣,做婆婆的獨居說不定更來得快活健康。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顯示婦女晚年由媳婦照料,存活機率較低,這或許可稱為媳婦的「報復」。

 

【2010/10/10 聯合報】http://udn.com/ 

小孩雙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購屋人數 連3年超越男性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2012/03/06

女性已成房市主力,房仲業一項統計,去年女性購屋占比達50.7%,已連續3年超過男性,顯示女性經濟能力明顯提升。

住商不動產統計成交案件,女性客戶購屋比率,發現自2009年後,女性購屋的比率就高於男性,且已連續維持3年,統計今年1、2月,也是女性較多。尤以台北都會區最為明顯,北市去年買屋的民眾中,由女性出面簽約的占比即達53%,已明顯高出男性;新北市也達52%。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10年前由男性主導購屋的比率甚至高達7成以上,女性是絕對少數,但現在不僅平起平坐,甚至女性多於男性。

一些夫妻買屋,雖由男性出錢,但願意登記在女性名下。現在雙薪家庭多,在雙方都出資的情況下,也讓男性選擇將房子由另一半名義登記。

過去女性獨立購屋只有少數,但隨著女性主管在職場快速崛起,女性財力能力比許多男性更好,也因此購屋也明顯增加。

 

小孩雙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計處表示,去年底65歲以上女性不識字率22.2%,約為同年齡層男性的7倍。

不過,15-34歲女性則大幅提升至56.9%,甚至超越男性之52.1%,顯見性別平等觀念已在教育層面逐漸落實。

 

【2011/03/24 聯合報】http://udn.com/

小孩雙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性別論戰中,女性總認為自己比男性聰明。如今她們似乎有正當理由認為自己較為優秀,因為心理學家發現,女性智商百年來首度高於男性。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自一世紀前展開智力測驗以來,女性智商向來落後男性多達5分,但這個差距在近代已逐漸縮小。

今年女性終於拔得頭籌,這或許是因為她們擅長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世界知名的智力測驗權威佛林(James Flynn)揭開這項突破性發現。

他告訴「星期泰晤士報」(Sunday Times):「過去一百年來,男女的智商分數都提高,但女性的分數增長更快。這是現代化所帶來的結果。」

「現代世界的複雜性讓我們的大腦更會適應,並提高我們的智商。現代化社會對女性造成的全面影響,只不過才剛浮現。」

其中1種理論是,女性得兼顧家庭和事業,常常蠟燭兩頭燒,所以較能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另1種解釋是,女性終於意識到自己的潛在智商略高於男性。

佛林將在新書中發表這項發現,但他表示,仍需更多數據來解釋這個趨勢,因為測驗結果一致顯示性別與種族之間的差異。

1980年代提出的「佛林效應」(Flynn effect)強調,西方國家人民的智商每十年大約增加3分,現代西方人的智商比一百年前高約30分。

佛林是紐西蘭丹尼丁(Dunedin)奧塔戈大學(Otago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他比對西歐、美國、加拿大、紐西蘭、阿根廷和愛沙尼亞等國家的新智力測驗結果。

這些測驗結果顯示,西化國家的男女智商差距變小。

澳洲的男女智商幾乎完全一樣,而紐西蘭、愛沙尼亞及阿根廷的女性智商則略高於男性。

佛林告訴星期泰晤士報:「世界變得愈來愈複雜,活在其中需要更多抽象思考,因此人們逐漸適應。由於女性過去處於弱勢,她們在這方面的進步比男性顯著。」

【2012/07/15 中央社】http://udn.com/

小孩雙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新聞] 用父母“雙姓”起名悄然流行

 

2014-08-29 14:48:31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作者:武子暄     責任編輯:叢龍慧

記者近來經調查走訪了解到,2007年,由公安部研究起草的我國首部姓名登記單行法規《姓名登記條例(初稿)》中首次對公民起名作出硬性規定:公民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允許採用父母雙方姓氏。隨後,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按父母雙姓起名的比例逐年增加,而且四個字或者四個字以上的個性化名字也有出現,儼然成了一種流行趨勢。

 

“咱給孩子起個四字名吧,把我們的姓都加上。”近日,正在待產中的80後女孩小楊和丈夫分享著她的想法。小楊的丈夫姓張,所以她決定就按照“張楊”來給孩子取名。“做父母的只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都想好了,如果是個男孩就叫'張楊樂康',取快樂健康之意,如果是個女孩就叫'張楊康麗',希望她健康美麗。”小楊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支持。小楊的丈夫張先生說:“我們周圍有很多獨生子女的名字都是父母雙姓合一的,感覺很美好。”

 

時下,用父母“雙姓”起名的人已不在​​少數,不少準父母都表示對此非常感興趣,並稱在給孩子起名時會優先嘗試,其中一位姓楊的教師分析說:“這樣起名能大大減少重名的情況,況且現在競爭這麼激烈,特別的名字更能吸引別人的眼球,無形中贏得更多的關注,機會相對較多一些。”支持的市民不少,反對的聲音也很多,走訪中記者發現,對“雙姓”起名持肯定態度的多為年輕人,對於那些比較傳統的中老年人來說,一時還較難接受。而除“雙姓”名以外,四個字以上的多字長名也有不少人“躍躍欲試”,但在實際中運用較少。

 

據全國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統查詢統計,目前我國共有姓氏1601個,“雙姓”起名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能緩解大姓人口姓名重複的狀況。據市公安局戶政處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按照有關規定,子女採用父母雙方姓氏時,可以按照“雙姓”起名,但不算作複姓,需要注意的是,姓名中不得含有已簡化的繁體字和已淘汰的異體字,否則會給戶政管理工作帶來很多不便,如戶口、身份證登記、產權登記等。此外,按照中國人特有的稱呼,名字最好不要超過四個字,在信息化時代,起名不規範不利於交流,所以管理部門並不提倡多字起名。

 

http://www.northnews.cn/2014/0829/1712623.shtml

小孩雙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262016/08/08 
中時新聞網
 
林怡樺

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節又到了,街道上滿是情侶放閃,朋友們討論著鮮花、禮物和大餐,總讓人好羨慕。然而根據香港《蘋果日報》報導,心理學家提出了7大理由,說明單身的人不但生活充實也更開心,堪稱是人生的贏家。

字級設定:

1. 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每一個人都需要適時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獨處時才能真正放鬆,好好和自己對話,並在忙碌的生活中喘息,

2. 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人陪當然好,但相處時總需要磨合與妥協。一個人時,不需要去討好或配合別人,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為自己好好生活。

3. 更相信自己

除了做自己想做的事之外,你會更相信自己的能力。獨處會更瞭解自己,發現自己其實比你以為的,或是他人眼中的你更好。

4. EQ上升

通常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情緒管理智商都不低。EQ高的第一個條件便是自我意識強,必須清楚的認識自己、懂得和自己相處。

5. 更有自信

如果你害怕寂寞,常常需要人陪才覺得開心,其實反映出心理不太認同自己。當學會享受和自己相處時,會發現你已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快樂。

6. 更感恩

獨處時,你會有更多時間留意身邊的人和事,以前不覺得特別的人和事,單身時你會發現其中美好,而更加感恩。

7. 更有效率

和他人在一起時,很容易受對方影響。當自己一人生活時,不會受他人打擾,能更有效率地做每件事。

文章來源:香港蘋果日報

小孩雙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絕大多數的人都希望能有個伴陪在身邊,不過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全美有將近1億3000萬人單身,而且在全美50州中,逾半數的27州的單身比例超過5成。

這項由美國大西洋月刊所做的調查顯示,目前在全美的成年人中,有超過半數都是單身一族,這也是這項調查首度出現的情形。

調查中指出,全美共有12820萬名16歲以上的單身人士,占的比例51.2%,相較於1976年的37.6%40年來情況已經逆轉。

在全美50個州中,也有多達27州的單身比例超過5成,其中以路易斯安那州與羅德島最高,同為55.7%,紐約州55.4%名列第3,人口數最多的加州則也有53.5%的單身人口比例,名列第6;即使單身比例排名最低的猶他州,比例也有43.7%

如果以都會來看,單身比例超過5成的都會共有230個,也超過全美都會數的6成;以51個主要的大都會區來看,更有46個大都會區的單身人數逾半,紐奧良的58%最高,曼非斯57.7%居次,邁阿密56.7%名列第3,洛杉磯也以55.8%排在第4位。

延伸閱讀: 

[新聞] 美國單身當道,日本垂垂老矣  2014/9/19  http://tinyurl.com/kqtv2d6

[新聞] 英國單身人士 比例首次超過總人口一半 2015/2/17 http://tinyurl.com/mz2vuss

[新聞] 古今談:韓國單身族大幅增加 2016/9/16 http://tinyurl.com/kp686cz

[新聞] 日本有多少人單身,說出來嚇死你!2016/9/21 http://tinyurl.com/jwwk9rk

[新聞] 陸單身人口2億 第四次單身潮來襲 2016-11-12 http://tinyurl.com/hbhr4b4

[新聞] 單身教會我們的七件事 2016-10-06 https://tinyurl.com/yajjr9lz

[新聞] 不結婚沒有錯!「單身化社會」來臨 一個人更好過  2017/5/21 http://fashion.ettoday.net/news/925560

 

[新聞] 情人節又要被放閃 專家:單身才是贏家 2016年08月08日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808007062-260405

[閒聊] 男權會殺人!!! vs. 房思琪們 http://tinyurl.com/l7sjbgp

小孩雙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想被束縛 剩女不婚主義崛起

不想被束縛 剩女不婚主義崛起
南京街頭出現辣妹舉牌致敬單身的民眾。(中新社資料照片)
不想被束縛 剩女不婚主義崛起
浙江一位女性選購黃金飾品。(CFP)
單身女性經濟現狀

大陸出現「剩女不婚潮」,適婚年齡的單身人口高達2億人,其中有超過36%的女性選擇不婚。現代女性多有經濟來源,且不受傳統觀念束縛,因此選擇單身;然而單身潮衝擊傳統婚姻觀,兩性學者認為,「不婚主義」漸成趨勢,政府應為單身人口提供更多社會資源、擬訂相關政策。

 

幾十年前,社會普遍認知「婚姻才是女性最好的歸宿」,當時獨居、不婚常被認為是失敗的象徵,甚至是值得同情、可憐的對象;但現今女性地位上升、經濟自主,獨居或不婚已稀鬆平常。

證書不保證永遠相愛

印度《德干先驅報》報導,中國於2016年單身人口飆達2億人,其中有36%女性選擇不婚。對此,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李銀河表示,傳統觀念認為,女性應在家相夫教子,因此沒收入的女性常被婚姻、丈夫約束;然而現今女性皆有經濟來源,便提供她們另一個選擇。

北京某電視台編輯王瑞,和男友在一起3年,不曾談過婚姻問題,「現在的生活狀態就是我想要的。結婚有風險,一張結婚證書不能保證永遠相愛、忠誠,反到是一種約束。沒有束縛才覺得浪漫,更會珍惜。」

傳宗接代觀念消退

大陸民政部資料顯示,大陸過去有三次單身潮,第一次約1950年代,政府首次頒發《婚姻法》,導致全國離婚潮;第二次為1970年代末,下鄉知青為了返鄉紛紛離婚;第三次為1990年代,改革開放衝擊傳統家庭觀念。最近,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及女性自主意識提升,使女性普遍有單身、不婚的觀念,意味著第四次單身浪潮即將來襲。

王瑞認為,婚姻有諸多的不確定性,還得要照顧男方家人,萬一離婚又勞神傷財,沒必要受這種罪。對此,李銀河表示,現今的婚姻家庭不同於以往,從前是基於傳宗接代或經濟互助,現代婚姻以感情、追求浪漫的愛情為基礎,相較之下,一紙婚約就成了約束。

(旺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308000908-260309

小孩雙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