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獨生夫妻為後代取“雙姓”漸流行 2011年04月16日 澳洲日報
生活在大城市裡的“8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如今他們有的已步入而立之年,還結婚生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然而,由於夫妻雙方都是獨生 子,對於孩子該跟誰姓反而成了80後獨生代夫妻們最關心的問題。近日來記者走訪羊城發現,為了解決這個可能導致家庭不和的棘手問題,80後家庭開始流行起 為後代取“雙姓”。
所謂“雙姓”,就是將父母雙方的姓氏合在一起成為一個類似新姓的模樣,但是他們不同於“歐陽”、“司馬”等複姓,為了將二者區別開,法規上便定其名為“雙姓”。擁有“雙姓”以後,姓名的重覆率也將會大大降低。
在廣州土生土長的羅應生與妻子龐娟都是獨生子女,兒子出生後他們對於孩子該跟誰姓的問題一直爭執不下。龐娟說,雖然是外孫女,但是自己的父母希望獨苗孫子可以跟着娘家姓,可是礙於中國傳統子隨父姓的觀念深入人心,所以丈夫一家對此不願妥協。
“後來聽到我一個朋友為他們的孩子取了‘雙姓’,聽起來挺不錯的,於是我就想到把羅姓和龐姓並列放進兒子的姓氏裡。”羅應生說,“這樣一來既保留了傳統,又不會得罪岳父家人,可謂是兩全其美,而且取了‘雙姓’以後就很難跟別人重名了,一舉多得。”
30歲的黃傑與妻子去年生下了一個女兒,妻子姓洪,為了感謝妻子,黃傑最後決定給孩子起名為“黃洪姿盈”。黃傑說,“孩子是他們夫妻的愛情結晶,為了讓妻子感受到我對她的愛,所以我就將兩個姓放在一起為孩子取名,丈母娘知道以後也很開心。”
廣東省社會工作學會學者王建平對此分析認為,在以前家裏子女多的時候,如果遇到類似的姓氏問題,父母可以通過“協調”、“互補”來使男女雙方家 長滿意,至少每個家庭都能有孩子來繼承自己的姓氏,可是隨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進入結婚生育高峰期,便開始出現了新的問題,從現在的情 況看來,以“雙姓”的方式確實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而且從社會影響上來看,有了雙姓以後,還能一定程度的解決人口姓氏重覆的問題。
另外,王建平還認為中國自古只傳承父姓,如今不少母親要求把自己姓氏加進孩子的名字裡,還顯示了女性在家裏地位以及權力的提升,更主要的是表現了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重視。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news/ausdaily/20110416/14412376520.html
另則相關新聞: 雙姓制
2014-06-27 來源:今晚報
在中國,長期以來子女基本是跟隨父姓,儘管法律規定的是“子女可隨父姓,可隨母姓”,但實際上,孩子跟隨母姓的比例很小。
然而,子隨父姓這一傳統在當今社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三十多年前,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除了在人口稀少的少數民族地區以外,要普遍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以便把人口增長率盡快控制住”。如今,當年那一批“獨一代”已三十歲左右,進入婚育高峰,而現代女性的家庭、社會地位也越來越高,她們中的有些人就提出了孩子跟隨母姓的要求。
父母雙方都是獨苗苗,孩子到底該跟誰姓?不少家庭因“冠姓權”而鬧得不可開交。於是,“雙姓制”便成為解決這一矛盾的權宜之法。
所謂“雙姓制”,就是把父母姓氏合到一起作為孩子姓氏,或直接作為孩子全名。每當新生入園報名時,阿姨們發現很多孩子的姓氏已不再是單純地隨爸爸或媽媽那麼簡單,將爸爸媽媽的姓氏組合成的“複姓”常看得她們眼花繚亂,如“李楊”、 “週陳”等。對此,有一些社會學家認為:姓名只是人的一個社會標籤,是一個符號,並不代表什麼,孩子到底跟誰的姓,應以家庭情感為重,盡量要兼顧夫妻雙方的心理需要。
從長遠來看,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雙姓制”。這不僅有利於解決“獨二代”隨誰姓的問題,也可以淡化“傳宗接代”的傳統思想,使人們的意識更開放、更現代,自由度更高。
http://www.kaixian.tv/gd/2014/0627/6646343.html
延伸閱讀:
[新聞] 誤會大了!催生金句「無後為大」竟與生子無關 https://tinyurl.com/y696zpx4